武汉中德心理研究院

上“情商班”,缴“智商税”

让孩子学成人世界的社交规范,不免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违和之感。

【侨报5月14日“四合院”时评】近日,“情商班”刷屏不少中国家长的微信朋友圈。有辅导班声称:9个月的宝宝就能上,3岁让孩子成为“社交万人迷”。从报价看,每一阶段的学费都价格不菲,动辄万元人民币起步。正所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相当多的中国家长为了孩子成才,可谓是殚精竭虑,一掷千金也在所不惜。就如同这“情商班”,虽然价格不菲,但仍有不少家长不惜掷金一试。效果究竟如何,可能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实,情绪本身没有优劣之分。悲伤、高兴、恐惧……都是人的复杂性格的组成部分,也是亿万年进化的结果。每一种情绪都有自身的特殊作用,比如难过时,痛哭一场能释放心底的不快和压力。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坦然释放各种情绪,而不是强制压抑或伪装出快乐、活泼的样子。

再者说,即使花不菲的钱将孩子训练成早熟的“社交高手”,看似提高了情商指数,但很可能让孩子过早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童真。同时,让孩子学成人世界各种纷繁复杂社交规范,不免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违和之感。其实,人的性格是复杂、多元的,社会发展亦是如此,不仅需要外向型性格的人才,也需要内向型性格的人才,家长不应按照自己的意愿,强行干预孩子的成长。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情商班”这样的例子可谓不胜枚举,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一些家长给儿女吃所谓的“聪明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药物);带孩子做基因检测,测孩子智商多高,情商、道德如何等。家长们的上述种种行为,不仅加重了家庭育儿压力、浪费了金钱,还让众多孩子苦不堪言、妈不聊生!其实,家长们也并非没有判断力,只是“关心则乱”,也多少有点“病急乱投医”。说到底,还是家长的焦虑心理在作祟。所以才出现了你家孩子报班我也报,你家孩子补课我家也补,甚至你家孩子吃药我们也吃。

事实上,应该报班、吃药、检测智商的是家长。

因为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会在潜移默化中传染给孩子,从而影响孩子的心态、性格甚至是对世界的认知。父母的焦虑、不信任是对孩子最大的危害。而保持内心的平和,才是对孩子成长最大的帮助与滋养。

所以,家长们还是请少缴些“智商税”吧。(完)

中德资讯
BULLETIN BOARD
12345···54下一页
共54页到第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