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德心理研究院

重庆伤童案背后的真相:当疯子挥舞屠刀的时候,我们拿什么保护孩子?

文 | 卢悦


痛,痛,痛……


今天有很多朋友让我评价,重庆鱼洞幼儿园小朋友被砍的事件。


我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三个字。


首先我想说的是,大家千万别看视频,我不幸看了。


几个面部血肉模糊的小孩子连哭都忘,木呆呆地站在当地,没法想象他们会遭遇什么。


鲜血、剧痛,疯狂呼喊的大人们、紧张的警察、混乱的现场,鲜血漫过他们的眼睛,他们的世界从此和过去一分为二。




一个疯狂女人的失控,改变了一群孩子的人生。


从此,他们就会成为社会边缘人群。


当他们长大才能明白,自己曾被剥夺了什么。


走在大街上,他们将永远面对惊恐的眼神,看怪物一样的好奇的眼神或者可怜的眼神;


在学校,在工作单位,他们将付出更大的努力和他人成为朋友——如何才能不会成为人群中的异类?


而在情感中呢?


他们该如何面对面目狰狞的镜中的自己?又该如何赢得那些他们所爱的人的心?


毫无疑问,他们的人生要比那些未被砍的孩子们艰难很多很多。


但其实,我觉得更艰难的,是那些被砍孩子的家长们。


因为他们是受害者,但同时又必须成为治愈者。


说实在的,所有家长宁肯自己毁容,也不会让孩子有一丝伤害,但恰恰是这刀砍在他们最最脆弱的地方。


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完美无瑕,但他们该如何面对一个面目全非的孩子?


他们又该如何面对孩子即将开始的艰难人生?


内疚感,对孩子未来的焦虑感,不愿意接受现实的伤心……


这些,他们如何处理?


而最可怕的是,一旦他们处理不好,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




幼儿园伤害事件反复发生,究竟是为什么?


比起保护孩子,更重要的是怎么治愈家长


所以这就是我要说的重点:


被那个疯子砍其实不是孩子最大的伤害,更不是日后他有可能成为社会的异类,被同学、被其他人霸凌。


最大的伤害是孩子的二次伤害,而这些“二次伤害”来自他们最依赖的人,最亲密的人——家长们。


如果家长们无法消化自己的痛苦,他们就会把这些痛苦继续传递给孩子。



有如下几种二次伤害:


1. 过度羞辱化:一个被猥亵的小女孩,在看到妈妈瘫倒在地,爸爸拿头撞墙后,从此认为她已经丧失了做人的身份。


2. 过度恐惧化:一个脸上有胎记的孩子,印象最深刻的是,妈妈忧虑地看着他说:你以后怎么办啊?有谁会要你?


3. 过度伤心化:孩子遭遇车祸,从此残疾,他长大后最大的记忆就是天天看着妈妈的脸色,只要妈妈脸色阴沉,他立刻就会给妈妈讲笑话——他成为妈妈的心理咨询师。


4. 过度隔离化:一个从小有残疾的孩子,知道家里有一个禁忌,就是绝对不能提她的腿,即使她有一次腿痛难忍,也没有和任何人说,她最大的痛苦是,晚上一个人在被窝里默默流泪的时刻。


5. 过度归责化:这是最可怕的,很多夫妻因为孩子的残疾,从此家庭不和,婚姻破裂;要么为了孩子勉强凑合,要么把孩子当出气筒,有的爸妈甚至说:如果不是因为你残疾,我早就离婚了。


6. 过度虚伪化:有人跟我说,他到现在都很讨厌回家,不是因为他长了一脸暗疮,而是因为他受不了他的父母总是跟他说各种鸡汤话,甚至还总是说,我家儿子最帅,有一次,他大哭:我知道,你们其实最讨厌我!


……


我还可以总结出上万条。


但总而言之,其实所有的这些错误对待,都是因为一个原因。


父母们没有疗愈好自己的创伤,不能接受孩子的现状,他们消化不了自己的痛苦,就无法帮助孩子面对这个世界。



当孩子遭遇创伤,我们最该做的是什么?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最好第一时间寻求心理咨询,消化巨大的心理刺激,得到最重要的理解。


第二:为孩子的心理创伤的疗愈,制定方案。


这个方案就是讲故事。


要给孩子解释:


1)到底发生了什么?

2)被毁容后,别人对我的态度发生变化了,我该怎么办?

3)我该如何接受我自己容貌的改变?

4)我该如何融入群体?


这是父母在自己的情绪能得到纾解以后要马上去想的。很多人会说,那么具体可以和孩子说什么呢?


《奇迹男孩》:

值得所有中国父母好好学习的亲子对话模板


我想起了去年一部电影《奇迹男孩》。



奥吉是一个10岁的男孩,除了头戴一个巨大的太空头盔外,他和其他的同年龄孩子别无二致。


头盔下隐藏了奥吉因为各种手术而伤痕累累的脸庞,它不仅完美的隐藏起了奥吉脆弱自卑的内心,也成功的防止了奥吉的模样吓到别的孩子。 


奥吉没有上过学,他的所有文化知识都是母亲伊莎贝尔(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 饰)在家教授给他的。然而,伊莎贝尔渐渐感觉到,家庭课堂无法满足奥吉的成长需要,除了学习知识,奥吉还必须学会的,是如何同除了家人以外的人交流。在忧虑重重之中,伊莎贝尔将奥吉送入了一间公立学校里,在那里,奥吉面临的是他人生中必须要战胜的挑战。


但其实,这不仅是奥吉的挑战,更是他的妈妈的伊莎贝拉的挑战。


当她做出让儿子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的时候,就知道,他们的家庭要迎接一场暴风骤雨。


尽管丈夫反对,儿子害怕,她依然坚定地做出决策。


这需要非常大的内心的坚定,不被困难所压倒,去面对未知,去解决,而非逃避。


这是家长要教会孩子的第一课:


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可以去面对。


果然,儿子的校园生活,充满艰辛。



当他在学校受尽屈辱,回家哭泣的时候,伊莎贝拉和孩子的对谈,可以成为所有妈妈和孩子沟通的模板:


1.确定规则和边界,不因为孩子的残疾而给孩子“受害者的特权”:因为发脾气而离开饭桌是不礼貌的。


2.共情孩子心中的痛苦,让奥吉可以倾吐内心的苦闷。


3.她坚定地说她相信孩子是最美的,因为她是他妈妈,他好看不好看,她说了算。这种无条件的接纳,是孩子自信的根基。


4.她给了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信念:心决定我们去哪里,脸标记了我们去过的地方。


最后,她用轻松诙谐的玩笑,结束了整个谈话。


这就是一个完美疗愈者的模板:树立规则→给予共情→表达立场→输出三观→展示心胸。


奥吉从创伤中走出来,就是因为妈妈能帮他消化他无法消化的痛苦,而非加剧他的痛苦。


这是妈妈教会孩子面对创伤的第二课:只要有爱,就没有伤害。



奥吉的爸爸呢?看上去似乎是个配角,但其实,在妈妈扮演一个家庭的主导者的时候,他扮演的是孩子的玩伴角色,成为妻子的“补锅侠”,他甚至会和儿子“联合”起来,说妈妈好可怕,在所有妈妈无法照顾到的地方,他都在场。一个扮黑脸,一个扮白脸;一个展示力量,一个展现生活的乐趣。


这是爸爸教会孩子面对创伤的第三课:生命中除了伤痛,还有太多太多的欢乐。


几乎片中所有的父母和孩子的对话,都是最好的和孩子沟通的模板。


比起严肃的说教,这部电影其实可以教会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很多!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给孩子树立一种“幸存者”的世界观:无论发生什么,我们都可以面对;无论命运给了我们什么,我们都要想办法找到欢乐和幸福。


只要给了孩子这样的爱,这个世界就不会有什么可怕的伤害。



我知道,我的这些建议,因为篇幅,没法细说,我会在接下来几天内,把建议部分再细化。


最后,我希望政府或者相关机构能组织一下家长的心理援助,最好能立法组织危机干预系统,心理援助是重中之重,而且不是临时性的,而是长效机制,因为伤童的家庭需要长期支持!!!


求转发!


—— 心有助,不孤独 ——


ps:也希望更多的人加入我们情感咨询师的团队,助人者先自助,我们特别需要你们的加入。



现在微信改版了

好多人跟心悦君说

找不到心之助了

其实只要把心之助置顶就可以了

只需要5秒钟

心悦君教你置顶心之助哦




卢悦,心之助女性心理平台联合创始人,情感咨询专家,作家。人生总有一段夜路要走,我就是黑暗中握住你的那双手。著有《爱到绝处便逢生》、《爱情有毒》等作品。微信公号id:xinzhizhunvxing。欢迎关注!



没看够的这里一定有你爱的


  • 《吐槽大会》神预言:张雨绮离婚、李小璐出轨根本不是偶然!

  • 我觉得冯绍峰配不上赵丽颖

  • 丈夫骗保假死,妻子携两子殉情 : 命很珍贵,人渣不配!


中德资讯
BULLETIN BOARD
12345···179下一页
共179页到第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