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德心理研究院

人,本该诗意地栖居 ——有感“第13届中美过程(后现代)哲学暑期高级研讨班”

有这样一种体验,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回荡,低声的诉说;

有这样一种体验,不需要有太多的技巧,却能唤起灵魂深处的责任与良知;

有这样一种体验,会让你卸去疲惫,带你走向美好的记忆与感动;

有这样一种体验,会让你剔除痛苦,即使身在他乡也会由衷地延续那依然震撼的心灵。

2018年7月16-21日,由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过程学会和三生谷生态书院联合举办的“第13届中美过程(后现代)哲学暑期高级研讨班”在浙江省杭州市胥岭国际生态村胜利开办。有幸能够参加这为期一周的学习与生活体验,无比珍惜,回忆无穷。或许自己的经历于他人而言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总觉得是人生中的深刻体验,即使刚开始经历了陌生和对未知的恐惧,但现在还是笑著回忆那短短的几天,而后却又长长的无限延续的思念。

一、后现代起居:活著是一种自然存在状态

这次研讨会的地点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胥岭国际生态村,胥岭村是建德市干潭镇邵家村的一个自然村,也是杭州市摄影家创作基地。胥岭坐落于海拔400余米的山坳里,四周群山环抱,梯田重叠。它风光旑旎,文化底蕴浓重,因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伍子胥途经此地而得名。从山脚到岭尖有一条千年古官道,岭尖有座小天池和胥峰亭,还有永福庵遗址。站在岭尖遥望,有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沿著古官道走下来,子胥庙遗址、子胥茶园、胥乐亭散落其间。还有竹鸡洞、金栗洞、狮尾洞、胥乐洞,这些都是天然溶洞,深不可测,目前尚未开发。“第13届中美过程(后现代)哲学暑期高级研讨班”正值胥岭的夏季,群峰层绿,农宅点缀,羊肠小径渐铺其中,潺潺小溪清澈见底。各色小花怒放阡陌间,鸟儿鸣叫嬉戏树梢头。梯田层层叠叠,峰峦云雾缭绕,农宅炊烟袅袅,足以让人心旷神怡。初来乍到,就被这优美的风景迷住了。而我们的生活起居,也正是在这样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得以展开。

我们住在三生谷书院的二层阁楼里,阁楼由竹子搭建而成,像极了修身养性的疗养之地。在这简单生态的居住环境中,我们早起拔草、徒步登山,欣赏这蓝天白云的馈赠,轻触晨间雨露的滋润。晨起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早饭是生态有机的农家蔬菜,上午开始怡身宁神的静坐冥想,紧接著富有生态意蕴的后现代课堂,晚间的文娱活动。最喜那晚上的萤火虫,星星点点,一闪一闪,梦幻蒙胧,美好自然。欣赏完美丽的萤火虫,略作洗漱,早早睡去,修整一天的精神收获与身体运作,养精蓄锐,迎接明天清晨的美好。这是一个怎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静日子,从来都是晚睡晚起、熬夜焦虑的我们,在这短短的几天,竟然还可以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与自然相通,顺乎阴阳,相辅相成。

除了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我们还收获了新的友谊。来自国际四面八方的师友相聚,有王治河老师的幽默风趣,有樊美筠老师的优雅大方,有杨富斌、温恒福、杨丽等老师的治学严谨,还有Prof. Jay McDaniel、Prof. Paul Bube、Dr. Kevin Clark、Dr. Andrew Schwartz等多位国外知名学者的异域学识。

在三生谷的学习和生活,简直诗意。诗意地栖居亦即诗意地生活,而诗意则源于对生活的理解与把握,尤其是内心的那一种安详与和谐,那一种对诗意生活的憧憬与追求。“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在那遥远的地方,葡萄闪闪发光。那也是夏日空旷的田野,森林显现,带著幽深的形象。自然充满著时光的形象,自然栖留,而时光飞速滑行。这一切都来自完美。于是,高空的光芒照耀人类,如同树旁花朵锦绣。”

二、后现代课堂:思想是一切开放自由产物

怀特海曾言:“教育是一个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耐心掌握细节的过程。不存在一条灿烂的概括铺成的空中过道通往学问的捷径......教育的问题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本次研讨班可以说正是践行了一种自由、开放、实在的后现代课堂特点。

后现代课堂包括一些基础教材:比如梅斯勒博士《过程——关系哲学》、杰伊·麦克丹尼尔博士《什么是过程思想?》。还有一些在线资料,比如柯布博士《怀特海哲学术语》、麦克丹尼尔博士《过程思想家相信什么?》、柯布博士《一个新文明的五个基础》等。收到教材的第一个任务就是熟悉教材。记得初到第一天,晚上在阁楼的书社预习教材,因为是全英版本,预习起来很慢。但是并不孤单,也深受两个北师大学姐、学妹的精神感染,我们一起学到了凌晨1点多才睡去。所以在初来乍到的第一天,我就深感身边小伙伴们的一些优秀品格值得学习。“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正如冰心的这首小诗,我们总是艳羡旁人的优秀和成功,殊不知他们却是付出了我们看不到的诸多努力。因此感慨,研讨班的学生们都太过优秀,翻译不在话下,全英侃侃而谈,学术观点条理明晰,多才多艺文艺兼备。

后现代课堂的重要基础是一系列珍贵的讲座:杨富斌教授的《怀特海过程哲学的创造性原理》、杨丽教授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能忽视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的生成》、温恒福教授的《为积极人格而教》、王治河博士的《建设性后现代婚恋观漫谈》等。这些系列讲座观点新颖,使我们对后现代哲学思想、后现代教育、婚恋、生活等都深受启发。讲座期间会有讨论环节,大家各抒己见,气氛活跃轻松。课堂还安排茶歇,为我们准备了天然的瓜果小吃,现在想来真是美味至极。

后现代课堂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小组阅读:课时安排在每天下午,所有学生进行分组,有初级班和高级班。初级班主要是对怀特海经典原文进行阅读和理解,由Drs. Andrew Schwarz 和 Kevin Clark两位老师来主持。这就与上文所说作业相关,前一天晚上对明天将要学习的内容自我温习,第二天在阅读课上进行交流讨论,分享经验心得。这一课堂设计既调动了我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极大地赋予了我们作为学生的主体性,还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能力,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拉近了学生之间的亲近关系。我在Kevin Clark老师这一组,Kevin Clark老师很富亲和力,讲解时声情并茂,感染力极强,深受学生们喜爱。

后现代课堂的点睛之笔在于“寓教于乐”。“要是教育没有用,它算是什么呢?它是藏著不用的才能吗?当然,不管你对生活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总是应该有用的,教育过去对奥古斯丁是有用的,对拿破仑是有用的,它现在还是有用的,因为理解是有用的。”此次研讨班并不仅仅拘泥于教室课堂,还在于美丽的大自然当中。清晨我们为农田除野草,登山冥想,体会每一个自我存在的当下,聆听内心真挚的声音,无关外在嘈杂,无关旁人惊扰,只关乎当下与自我,身心合一,形神具备。登至顶点,我们俯瞰群山,层叠农田,炊烟袅袅,白云缭绕,合影嬉笑,无不和谐美好,这正是切身体悟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的最好形式。参观溶洞的体验也是极具惊奇,感叹自然溶洞带来的神秘,在游历溶洞期间大家手把手,互帮互持,更加拉近了距离,收获了深厚的友谊。晚上的文娱表演,大家多才多艺,欢乐互动,打破了山谷的宁静,心身得以愉悦、舒展。

三、后现代心灵:过程是诗意存在之可能

怀特海哲学告诉我们:世界就是过程,过程就是实在,整个宇宙乃是一个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而已。离开这一不断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一切存在物都成为“永恒存在物”,丧失了自身的生命力。不管见识高低,一个人深度整理和收十自己的内心,这事本身就很迷人。然而,现在的人们能够真正做到关注当下,活出后现代,已经鲜以有之了。

从后现代研讨班所学反思当下的我们:经济全球化导致全球贫富差距扩大,科学技术带来的生态危机、民主政治伴随官僚化与权力腐败、理性主义产生精神空虚与社会道德信仰危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社会的文化越来越呈现出明显的大众化、世俗化、网络化、虚拟化趋势。人们习惯了坦然而不假思索地接受大众文化带来的精神娱乐与人格麻痹,放弃了对人文关怀、人生价值、精神信仰等的高层次追求。在大众化、世俗化的文化中千篇一律而失去人之所以为人的个性;在缺乏高低与雅俗界限的潮流中趋炎附势而沾沾自喜;在虚拟化、网络化的世界里过度沉沦而不务正业;在商业化、利益化的趋向中蒙蔽双眼唯物欲是瞻。人不再关注人的尊严、个性、理想、自由、精神、信仰、人格,取而代之的是娱乐、消费、金钱、物质、利益、网络、攀比。人不再是具有丰富情感、生命朝气、独创精神、人格自由的人,取而代之的是头脑简单、心灵荒芜、千篇一律、精神麻木的行尸走肉。人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获取知识、拯救灵魂、实现价值,取而代之的是为了文凭执照、物质利益、娱乐享受。我们的心灵开始荒芜,自我逐渐缺失。张扬舞爪地愤怒、抱怨、苛责、不满......

我们需要后现代救赎:“属于人的生命之独特之处在于他是唯一能对其生命意义不断发出询问的生命。”询问生命,询问自我,还原本我,还原本真。追求开放、动态、过程的延续,聆听内心絮语。真正自信的人,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真正美丽的人,任何首饰都是多余的;真正自我的人,任何依靠都是多余的。可我们都是凡人,处在自我实现之中的人,我们需要去为物质而奋斗,甚至于还处于为物质奋斗的前一阶段——投资,怎么可能有那样强大的内心,那样悲天悯人的情怀,那样中庸平和的心态。是的,有的人终其一生都无法达到自我实现的高度,都无法跳出自己看自己。如果我们每天都在耗费能量去填补心理的失衡,而没有用来关注美好事物去滋润心灵,没有用来倾注善良给身边的同伴,没有用来经营自己成长的要素,没有用来补偿从他人那里获得的能量关怀。那么,你是没有任何成长与进步而言的,你终有一天会失去你忽略的美与关怀,你久而久之耗费的能量,把你拖得久远且累,你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耗费著自己的能量,丢失了自己,忘掉了自己。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愤怒,少一些挑剔,多一些付出,多一些善良,多一些庸和。凭什么?无非是学会关照自己,回望自己,悦纳自己,享受自己。你无需太关注外在,那么珍贵的能量,为何要流失在无关紧要的事上?那么珍贵的自己,为何要依附他人?

人,本该诗意地栖居。法国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德勒兹曾言:“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客体支离破碎的时代......我们不再相信有什么曾经一度存在过的原始总体性,也不相信在未来某个时刻有一种终极的总体在等待著我们。”从为期一周的后现代研讨班中学到了很多,感慨颇多。关乎学习、教育、生活、心灵:一切都处于永远的变化与发展之中,一切都将没有终点,都将永远处于道路中,一切都在希望之中,都在延续变化的发展中实现自由本质。心灵需要净化,生活回归诗意。

非常怀念暑期研讨班的学习,非常想念亲切的老师和同学们,非常感谢为我们提供如此珍贵学习机会的老师们,非常感恩在三生谷的所有相遇。最后以拜伦的诗来怀念后现代暑期研讨班的学习机遇:

“如我遇见你,

在多年以后,

我将何以致候?

唯沉默与眼泪。”

中德资讯
BULLETIN BOARD
12345···179下一页
共179页到第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