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德心理研究院

心理咨询何以使人自私狭隘

    有同事感叹业内人士多年后变得自私狭隘,很难合作。我深有同感。这是什么缘故呢?

    看看心理咨询鼻祖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吧。起先他注意到了潜意识对人的影响,建立了潜意识、前意识、意识为基础的心理结构理论。潜意识决定论势必以满足人的本能为基础,用下半身说话。享受力比多释放后的惬意,恰如******后的片刻时光。

    后来,弗洛伊德注意到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进而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心理结构理论。道德、良心本是超我的内容,但在价值中立的信念下,许多咨询师避之不及。结果,这个结构很符合前些年流行的一句话:只要不违背法律的都是可为的!那么,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想不自私都不行。动物凶猛,抓到老鼠就成好猫。

    为了解释思想工作、心理工作、现实工作的区别,2013年我在《简明心理工作原理》中仿照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画了个金子塔样的图示,对应为:现实问题-客观世界-现实工作;心理问题-潜意识-心理工作;思想问题-意识-思想工作。

     很快,中德同事就指出:这三个对应关系没有问题,可凭什么意识就要放在上面,现实和意识没有关系呢?有道理!我随即将这个金字塔样的结构改为三叶草样结构。呵呵,芝麻开门,这不就是拉康的现实界、想象界、象征界的心理结构吗?当然,长的像而已,此三界非彼三界,拉康终究没有逃出“心理”的窠臼。是啊,从形而上学的角度看,我们的内心何曾照进过一丝阳光呢,现实界是永远不可企及的彼岸。                   

    2006年,我提出了“物质属性二重性”的观点,认为一切物质都是具有属性的,属性既是作为主体的物质表征自身存在的特性,也是作为客体的物质相互联系、反映它物质的精神的特性。精神就是事物间的信息流动。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精神是物质世界的一个方面。争论两者之间谁是第一性的了然没有任何意义。正因为如此,我把客观世界直接纳入心理结构也就理所当然了。

   接下来,我又搬出了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理论”,佐以1985年提出的“结构图像与心理图像” 以及拓扑学的理念(别急,我文化不高,我说的您也懂的),解决了一直纠缠在心的问题:在正能量猖獗的语境下,如何言说价值中立呢?

   先回顾一下“热力学第二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它变化”。再看看耗散结构理论,大概是说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可以反着来的。正好应了那句“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样说可能太含糊,画个图就明白了:如图所示,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小球会落入B点凹处,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但如果给以外力,小球可以滚落到A处或其它地方。经典心理咨询理论把人的精神世界作为一个封闭体系看待,很难解释心理工作何以帮助到当事人。

    看看人类走过的历程,从简单分子到DNA链,整个人的结构就是一个从外界获得能量,不断自我发展的过程。积极关注的本质就是相信人是一个自组织耗散结构体系,具备吸取精华、去除糟粕的能力。人类精神发展经历了从物质进化到文化发展的道路,计算机网络把人类意识活动连接在一起,形成了新的精神体系。人也只能满腔热忱地投入到现实生活中去、融入到人类历史长河中去才能体现人生的意义。

 


中德资讯
BULLETIN BOARD
12345···17下一页
共17页到第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