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本原与发展
作 者:李先富
作者单位: 武汉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15
刊 名: 武汉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年,卷(期): 2006 19(12) P110-112
分类号: B023.2
关键字:关键词 精神 信息 物质 属性
假如精神止于意识,那么意识的边界也就是精神的边界了。人类习惯于用自恋的眼光看待事物,将自己的指关节长度定义为“寸”、尺骨的长度定义为“尺”、步幅定义为“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非存在者如何非存在的尺度,精神成了只有人才具备的东西[1]。诚然,在人类已知世界里,人是世界的精灵,是客观世界的观察者,是事实上的上帝。即便如此,人类精神现象毕竟是宇宙进化的产物,精神世界的产生和发展自然有其客观过程。本文以意识为尺度,将精神的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两条路线四个阶段,并初步讨论其中的一些边界问题。
一、意识下的信息流动
精神现象的根源在于物质属性的二重性。一切物质存在的表现形式就是事物的各种属性。属性是事物不可缺少的性质,没有它,事物就不存在,就不可想象。[2]唯物主义认为,反映论是认识论的基础。反映是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这一过程表现为一物质的部分属性改变了另一物质的部分属性,或者说另一物质对前者作出了反应。物质的属性是相对于与之相关联的其它物质而言的,既是作为客体的物质提供给它物质解读、表征着自身存在的特性,也是作为主体的物质影响和反映它物质存在的精神特性。就本体论意义而言,信息标志着事物的存在及其关系。物质的普遍联系表现在物质间的信息流动,是世界可以认识的基础。这样看来,物质和精神的边界在于事物存在着的两个不同方面:物质存在的属性和建立在物质属性基础上的信息流动。
从物质属性的精神层面出发,精神的发展经历的基本过程是意识下的信息流动。意识下的信息流动包括物质进化、个体发生和精神活动中意识下的信息流动三个方面。意识下的信息流动与物质属性中标志着存在的方面密切相关,从精神发展的角度看主要是物质进化的表现,传承和创新是主要特点,在本文中我们将其又表述为精神发展中进化的道路。进化的路程适用适者生存的原则,这个原则反映了存在即合理的现实,也指引着事物发展的方向。进化是精神世界不断发展的基础,人类意识就是在特定的土壤中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逐渐形成的。解读DNA这部天书,我们感到震撼的是物质文化的精神力量。
传承是发展的基础,复制不是进化的本意。进化意味着变异和创新,“错误”导致了进化。进化的条件一方面是选择压力的存在,另一方面是摧毁精神载体的超强选择的出现。社会的进步缓解了选择的压力,削弱了进化的力量。人类还在进化吗?人类意识的形成是否意味着进化道路的终结,或者我们应该期待更发达的大脑,更明晰的认知能力,甚至毛发中叶绿体的出现?事实上进化没有让我们长出翅膀,我们却飞上了蓝天。推动精神世界高速发展的是来自文化的力量,进化在文化的阴影下显得相形见拙。即便如此,意识下的信息流动是高级精神活动的基本保证。
二、意识
意识是物质进化到一定阶段后的高级精神表达。自我、精神、灵魂等通常被作为意识的同义语使用。在跟别人交往时,我们常把他们与他们的身体等同起来,但我们却以别样的眼光看待我们自己。当一个人说“我的身体”时,他是把他的身体当作一种所有物,就象是说“我的住所”一样。说到精神时,情况就不同了。精神不是一个人的所有物,而是一个人的所有者。[3] 在我们的意识里,意识就是“我”本身。
其实,意识仅仅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我的所有和我的精神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完整的我是我的所有和我的精神的统一。要将意识从这个统一体中割裂开来寻找独立的灵魂主体是徒劳的。意识是人类信息交流的主要部分,意识活动终止了生命也就终止。“脑死亡”已经成为判定临床死亡的医学标准。
意识是大脑对外部世界的精神反映。外物通过它存在的各种属性作用于我们躯体的感觉器官,后者延续着外部事物的信息流动,以结构图象的形式向大脑传递,在大脑产生心理图象。结构图象与心理图象似乎就在大脑皮层完成了意识下和意识上的交接。神经信息传递的内容不决定于它的来源。如果有一个始于嗅器官的神经冲动在传输中转辙到听觉中枢,人们则会听到气味[4][5]。如果我们将腿部的运动神经离断与膀胱的逼尿肌连接,在“我”要迈腿的时候结果是排出了小便。这种情况使意识和意识下的信息流动的边界变得模糊而有趣。反过来,心理活动可以通过神经的传出通道影响外界事物,当这种信息流动以文字、概念等有效的形式与另一意识个体发生交流的时候,就出现了文化。
意识是阉割的产物。人类自身的局限性限制了自由意志的发展,自从有了“我”,“我”就在精神的边界条件下苦苦挣扎,这就有了康德的分裂和妄想,叔本华的抑郁和哀伤,尼采的挣扎和疯狂。个体的焦虑和恐惧通过意识延续到文化。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思想里发生了什么的认识,但意识无法看到在树影婆娑的人格面具下涌动的意识下的信息流动。意识是联结基因和文化的纽带。意识一方面接受意识上的文化的照射,从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从意识下的欲动中获得力量。意识下的信息流动、意识和与意识相关的文化构成了一个人的精神大树的全部,它带着来自远古的气息,也散发着现代文明的芬芳。
“我”从来就是“我们”。“我”是“我”父亲和母亲的产物,现代概念中的克隆人更是“我们文化”的产物。作为进化链条中的一个环节,人生是短暂的。人所以在啼哭声中来到这个世界,据说是因为他即将面临人间的苦难。可是,当人把死亡视为人生最后的悲剧的时候,却恰恰揭示了人生是有意义的。除了重症抑郁的患者,人不愿意轻易撒手。从总体精神的角度看,人生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发展。从个体的角度看,人生的意义在于感受和表达。
三、文化
尽管文化和意识之间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界面,但我们还是以意识为尺度,假定文化产生于这样一个时刻:当一个个体意识与另一个体意识发生意识层面的交流的时候。意识间的交流使精神世界发生了质的变化,产生了与进化道路并行的另一条精神发展道路,即文化的道路。语言是文化发展中主要的信息媒介。文化通过语言将人的意识联系到一起,导致人类知识爆炸性的变化。因为有了文化,我们思想的结晶可以代代相传;通过文化,我们得以解读几千年的历史,考证宇宙的诞生和演化,倾听每一片化石讲述它们的故事。
文化的发展道路一方面体现在知识体系的进步,其中,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基础,先进的思想是文化发展的源泉。文化发展的另一取向是信息流通渠道的进化。计算机,网络是人的意识的产物,但一旦出现就不受个人意识左右,显现出它自身的生命活力。计算机不仅简化了人类计算过程,成为人脑这个思维器官的辅助工具,计算机网络更成为人类思想快捷的远程触突。互联网呈现给我们的精神属性远远超过了其物质存在的特性。科学的重大进步往往是因为人类在信息流动中为自己找到了新的出路。望远镜和显微镜的直接作用无非是拓展了意识下的信息通道。
同进化的道路一样,文化具有传承和发展的特点。文化的断代是精神的